您的位置: 支部风采

【榜样的力量】宁津职专张井芬老师——扎根职教沃土 匠心培育人才

张井芬,2011年参加工作,教龄 13 年,高级讲师,高级双师型教师,市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,省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,现任宁津职专幼儿保育专业教师、公共艺术教师。她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、德州市优秀个人、宁津县优秀教师等荣誉;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、全国信息化教学二等奖、省教师教学能力二等奖、省信息化教学二等奖、市教师技能赛一等奖、多次获市教学赛事一等奖。

2011年大学毕业,她毅然选择于职业教育的三尺讲台上不懈探索。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她始终牢记入党的初心与使命,她通过画面交流鼓励学生,用爱心和责任心浇灌学生健康成长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、推进学科融合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开展教学,如将七巧板引入美术课激发学生创意,为学生定制项目式学习计划,改变学生对公共美育课的学习态度。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,构建“5+N”教学模式,运用项目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法,打造“三课堂”专业课改革体系,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。

一、课堂因材施教,推进学科融合

在宁津职专,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需求。这就像面对一片多姿多彩的花园,每一朵花都需要特殊的呵护才能绽放。于是,我根据不同专业对美术素养的需求,探索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专业课程相融合。例如,以项目教学的方式将设计课程融入机械设计专业课程、将美育中的黄金分割率融入数学课程等等。2019年,我将七巧板教学引入计算机数媒设计美术课堂。七巧板,这个看似简单的玩具,在我的课堂上却变成了激发创意的神奇工具。学生们通过摆弄七巧板,将不同形状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图案,然后再将这些图案转化为计算机软件绘图的灵感。他们不再觉得美术课是枯燥的理论讲解,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。这种方式不仅让美术课“动”了起来,更重要的是,它引导着学生们的设计理念,就像在他们的脑海中点亮了一盏盏创新思维的小灯。工作至今,在学校的培养下,我获得市级教学比赛“一等奖”奖项15项,省级教学比赛奖项6项,国家级教学比赛奖项3项。

二、创新教学方法,开启多元美育

在教学方法上,我一直努力探索创新,希望能找到最适合中职生的教育方式。在公共美育课的教学实践里,我精心构建了 “审美感知+艺术表现+创意实践+文化理解+艺术专项特长+ N”(5+N)的独特教学模式。比如在中国美术作品欣赏课程上,引导学生审美感知,让学生临摹,创作新主题,讲解画家文化背景,挖掘个人绘画特长,N可以是户外写生等,提升综合素养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的领悟,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,节节攀升。

同时,我创新运用项目式教学方法,比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,我给学生布置设计宣传海报的项目,项目看似简单,实则涉及到很多知识和技能。各小组经过确定主题、收集素材、研讨设计等多个环节确定设计方案,小组成员分别在软件中通过平面设计图的形式绘制出来,在合作过程中,学生们相互学习、相互启发。有的小组会因为一个创意而争论得面红耳赤,但最终他们会找到一个最佳方案。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,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铺就了坚实的道路。近几年,获宁津县优秀教师、德州市优秀个人、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。

三、参与教科研赛,共促成长乐章

师者,肩负着传道、授业、解惑的神圣使命。而传道之人,自己首先要明晰大道。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,我瞄准学生对美育文化的需求、思想的困惑点、内心对美的追求点,不断进行公共美育课及专业课教学研究。2020年,我探索研究的课题成果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准予结题。同时,论文分别在在国家级、省级期刊中发表。

从教十几年来,我坚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研,也通过比赛的结果不断鞭策自己。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2022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。这个比赛就像一场马拉松,战线长、竞争大、任务重。为了准备比赛,我带领团队开启了夜以继日的工作模式。深夜回家看到孩子早已熟睡的脸庞心中感到愧疚,那时儿子刚满周岁,有好几次半夜醒来哭着喊:“我不要妈妈、不要妈妈。”那时候,我的心都要碎了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一年苦战,我们以市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省初赛,又在省初赛中进了决赛,最终在省决赛中获得了二等奖,这也是德州市26所中职学校在这个比赛中取得过的最好成绩。2023年8月,我入选“德州市职业教育专家库”,2024年9月,被聘为“山东省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”。这些教科研成果,不仅是对我业务能力的肯定,更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。

四、丰硕育人成果,见证学生成长

在我的教育生涯中,最让我感到幸福的,是看到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茁壮成长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有一个孩子,至今让我难以忘怀。一次美术课堂,绘画主题是“中职生的梦想”,这个孩子画了一艘破旧的小船在狂风暴雨的大海里。这张特殊的画面引起了我的注意,我课下有意去接近这个孩子,了解到,他来自一个低保家庭,生活的艰辛让他的童年有些不美满,导致没有自信甚至有些自卑,对未来很迷茫。我在批改这张画面时,在画中添加了一座明亮的灯塔,指引着小船的方向,还画了一些海豚围绕着小船。课下我告诉这个孩子,每个人都会遇到风浪,但总有希望指引方向。从那以后,我和孩子开始用“画面写信”的方式经常交流,一个学期后,孩子深受启发,在他的画面中也表现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新期待。也因此,他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,多次在学校的美术比赛中获奖,他的脸上也渐渐洋溢出了自豪和喜悦。后来这个孩子成功的考入理想的大学,并在杭州开了一家设计传媒公司。

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我始终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教学中。在专业课、公共课教学中,我积极运用“家文化”“红色文化”“工匠精神”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政元素,将思政贯穿课堂全过程。在学习中国革命主题绘画前,我组织学生们参观县艺术中心的渤海教导旅展馆。在展馆里,那些珍贵的历史图片、感人的故事,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。他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韧和牺牲,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的不易。通过情景教学,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,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,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。

学校工作中,她针对职教学生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,积极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;锚定“教师能力提升”,磨练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,培养教师入选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。她将始终以朴实的人生品格、踏实的工作作风,扎根职教沃土,匠心培育人才。